企業注冊即將“零門檻”
上傳時間:2013-11-02 22:05????瀏覽次數:
10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主題是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藉此,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周五,市場收獲的是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和繳足出資的期限等利好。
云南省相關部門負責人向經報記者透露,只要制度改革文件下發到位,云南將根據本省情況嚴格執行改革后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
這意味著繼今年8月起全省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后,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們又迎來一輪減負浪潮。
條件放寬
打開網絡搜索引擎,輸入“公司注冊”四個字,搜索結果中“公司注冊代辦”等信息比比皆是。
“這背后,實質上就是這些機構為缺乏規定注冊資金的人所提供的墊資服務。”楚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員向經報記者透露,對于那些手里有項目,但缺乏資金,又需要一個公司作為對外合作載體的創業者來說,只有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工商注冊登記。
去年,大學畢業后決定創業的董曉洵就遇到過注冊資本限制“攔路虎”。“當時我可以通過朋友介紹拿到一個樓盤的前期宣傳項目,但在注冊公司時,10萬元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難住了我,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哪里去找這么多錢?”
于是,董曉洵只得通過代辦機構完成了公司的注冊。“交付的3000多塊傭金也就不管了,到現在我的心還是虛的,畢竟要是有關部門嚴查起來,這怎么都脫不了違法違規的嫌疑。”
現在,隨著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的規定出臺,這種墊資灰色生產鏈可以肯定將會受到極大影響,而資金這道門檻也將不復存在。
“創業成本過高,往往成為小微企業創業或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絆腳石。”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光進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從多方面放寬了注冊資本條件,有利于降低企業注冊門檻,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注冊資本多少與公司實力密切相關,過去用行政手段劃定注冊資本最低限度,存在的問題不少。”
王光進說,限制公司最低注冊資本不利于激發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和小微創新科技企業發展,而部分公司為達到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也存在虛假投資。
“此次改革取消了注冊資本的相關限額,讓公司根據自身實力來登記,有多大實力做多大生意,其實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主體,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特別有利于一些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明確將推進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提出在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實行由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并對繳納出資情況真實性、合法性負責的制度。
寬進嚴出
除了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推進認繳登記制這些為創業者和企業松綁減負的利好政策外,會議還透露出一個信息:政府將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完善信用約束機制。
“最新出臺的政策對企業而言是一項重大利好,但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政策會產生大量‘皮包公司’滋生等負面效應,應該加強監管。”
上述楚雄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認為,在降低創業和注冊資本門檻的同時,需要市場的淘汰機制和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來最大程度減低相關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正是為此,會議明確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注重運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將企業登記備案、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政府還將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將有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列入經營異常的“黑名單”,向社會公布,使其“一處違規、處處受限”,提高企業“失信成本”。
“注冊資本登記的重點在于向社會公示,但過去查詢公司注冊資本信息尚存在一定困難。”王光進認為,此次改革注重運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將企業登記備案、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對推進企業誠信建設意義重大。
“讓該進來的公司都能輕松注冊,然后將注冊信息透明化,企業失信將上‘黑名單’,寬進嚴管的管理方式將倒逼企業加強自律,形成誠信經營的市場秩序。”
對于創業者來說,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是重大利好,但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看來,“寬進”的同時更要“嚴管”。“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言不是監管職責的弱化,而是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藉此,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周五,市場收獲的是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和繳足出資的期限等利好。
云南省相關部門負責人向經報記者透露,只要制度改革文件下發到位,云南將根據本省情況嚴格執行改革后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
這意味著繼今年8月起全省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后,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們又迎來一輪減負浪潮。
條件放寬
打開網絡搜索引擎,輸入“公司注冊”四個字,搜索結果中“公司注冊代辦”等信息比比皆是。
“這背后,實質上就是這些機構為缺乏規定注冊資金的人所提供的墊資服務。”楚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員向經報記者透露,對于那些手里有項目,但缺乏資金,又需要一個公司作為對外合作載體的創業者來說,只有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工商注冊登記。
去年,大學畢業后決定創業的董曉洵就遇到過注冊資本限制“攔路虎”。“當時我可以通過朋友介紹拿到一個樓盤的前期宣傳項目,但在注冊公司時,10萬元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難住了我,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哪里去找這么多錢?”
于是,董曉洵只得通過代辦機構完成了公司的注冊。“交付的3000多塊傭金也就不管了,到現在我的心還是虛的,畢竟要是有關部門嚴查起來,這怎么都脫不了違法違規的嫌疑。”
現在,隨著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的規定出臺,這種墊資灰色生產鏈可以肯定將會受到極大影響,而資金這道門檻也將不復存在。
“創業成本過高,往往成為小微企業創業或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絆腳石。”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光進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從多方面放寬了注冊資本條件,有利于降低企業注冊門檻,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注冊資本多少與公司實力密切相關,過去用行政手段劃定注冊資本最低限度,存在的問題不少。”
王光進說,限制公司最低注冊資本不利于激發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和小微創新科技企業發展,而部分公司為達到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也存在虛假投資。
“此次改革取消了注冊資本的相關限額,讓公司根據自身實力來登記,有多大實力做多大生意,其實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主體,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特別有利于一些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明確將推進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提出在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實行由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并對繳納出資情況真實性、合法性負責的制度。
寬進嚴出
除了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推進認繳登記制這些為創業者和企業松綁減負的利好政策外,會議還透露出一個信息:政府將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完善信用約束機制。
“最新出臺的政策對企業而言是一項重大利好,但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政策會產生大量‘皮包公司’滋生等負面效應,應該加強監管。”
上述楚雄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認為,在降低創業和注冊資本門檻的同時,需要市場的淘汰機制和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來最大程度減低相關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正是為此,會議明確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注重運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將企業登記備案、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政府還將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將有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列入經營異常的“黑名單”,向社會公布,使其“一處違規、處處受限”,提高企業“失信成本”。
“注冊資本登記的重點在于向社會公示,但過去查詢公司注冊資本信息尚存在一定困難。”王光進認為,此次改革注重運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將企業登記備案、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對推進企業誠信建設意義重大。
“讓該進來的公司都能輕松注冊,然后將注冊信息透明化,企業失信將上‘黑名單’,寬進嚴管的管理方式將倒逼企業加強自律,形成誠信經營的市場秩序。”
對于創業者來說,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是重大利好,但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看來,“寬進”的同時更要“嚴管”。“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言不是監管職責的弱化,而是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下一篇:“營改增”后多重效應逐步顯現